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映画 窓ぎわのトットちゃん《窗边的小豆豆》及其他:一点感想和回忆

《映画 窓ぎわのトットちゃん》简评: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可能是我对日本最早的认知和记忆。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被语文老师统一要求读了这本书。现在看来,她也是一个对教育很有自己想法、同时又很开明的人。我对文字的感知与她的语文课脱不开干系。她也曾带着我们散步,不定时推荐课外书(这本书也在其中),组织班级辩论赛,带我们诵读一些小学阶段接触不到的古文——《岳阳楼记》,《蜀道难》,等等。记得当时她要求我们用一种奇妙的节奏诵读古文,这特别的韵律充分考虑到了文字的音韵和承转,确实有利于记诵。我现在随口背诵《岳阳楼记》,第一反应也是使用她教给我们的韵律:想来这与小林先生倡导的“韵律操”也有所投契吧。

说回《窗边的小豆豆》,我那时很喜欢这本书,着迷于书中略有些奇怪但绝对有趣的巴学园,也好奇那个隐身在故事幕后的邻国日本。我想知道书里孩子们的名字都有什么含义,想知道九品佛的寺庙里到底有没有妖怪,想知道辩庆和义经的故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最想知道的还是巴学园为什么会毁于战火、后来又怎么样了……巴学园实在有太多有趣的故事,太多有趣的人,以至于我未读此书应已有十年之久,但甫一看到电影,种种画面立马从脑海中浮现出来,鲜活如初。电影在这方面的裁剪也甚为精当,让我不禁感叹:原来曾经那些于我而言过于新鲜而难解的文字片段,当真能被影像精确地还原出来。

书中的日本也教我好奇。那些陌生而相似的历史,奇怪而友善的人,还有那场对我而言面目尚为模糊的侵略战争。我想进一步了解日本,想要了解书中诸多文化符号的吸引力源自何处。或许这也为日后的我,埋下了种子。

有关《窗边的小豆豆》电影改编版本,相信读过原文的读者都看得出来,电影主要有三方面的改动:一是增加了泰明的戏份,把他拔擢到近乎男主角的位置,也增添了以他为主视角的场景;二是创作了一系列意识流的镜头,对调控电影叙事节奏和增强情感渲染有所帮助;三是挑明了战争的背景线,与电影前半段形成观照与反差。我在小时候读《窗边的小豆豆》时,只是对二战之于日本人生活的影响感到好奇,几乎没有意识到故事后期那种步步加深的紧张感——如今看到“茶话会”一节,众人畅谈自己的理想,不禁又回想起当时读这一段时的惆怅(作者在后记中亦交代了部分同学的近况)。电影将战争线拎到了明处,实话说让我有些不适,但这种观感上的异质或许要看完《在这世界的角落》后才能得到进一步反思。电影从前到后,光线从明亮得近乎不真实到回归灰暗,情节流速的加快一如战争时空白的游行,小豆豆的纯真却始终没有改变,甚至变得更加智慧而勇敢——这是父亲放下小提琴也要守护的东西,是小林先生在烈焰前的微笑中所闪烁的东西,也是黑柳女士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东西。说多了有些矫情,不过作为追忆它反而真诚。

回过头看,电影在改编上付出的勇气和考量值得敬佩。据说黑柳彻子女士大半生不愿意接受《窗边的小豆豆》被改编,而在人生将行至彼岸的时刻,却最终将这部电影呈现给了大家,甚至还深度参与其中。我想,这就是我们一代人童年的幼稚幻想,所能接受的最好回眸。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