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17 -the out of infinity-》简评:
=============================================================
前排警告,本文包含大量剧透信息,介意的或者还没玩过的玩家不建议点进来看=============================================================
=============================================================
60h全结局通关。因为早在玩石头门之前就有游玩ever17的计划了,防剧透工作做得比较到位,除了知道存在meta元素其他没被剧透过,所以在最后揭开真相,所有逻辑闭环时还是充满了惊喜的。可惜的是毕竟是20多年前的作品,很多元素(欺骗世界,meta,视角诡计)在其他作品里多少都有见过,缺少了“初见杀”的震撼有点可惜。
作为悬疑作品的一座高峰,ever17最精彩部分的无疑就是它的叙述诡计,甚至可以说整部游戏都是围绕着这个设计的,为了实现这场“欺骗上帝”的诡计。与其他大部分悬疑推理作品不太一样,ever17并不是从剧本层面上构建一个多么复杂精妙的逻辑迷宫,而是从更底层的——从文字冒险类游戏的运作机制出发,用玩家的常识与惯性思维去限制和误导玩家自己。“第一人称主角视角”、“选项会影响一个故事往不同方向发展”、“名字太长不记”,这些很普通的文字游戏特征都成为了诡计的一部分。通过双主角的“第一人称视角”,使玩家能够从多个角度体验并探索被隐藏在海面下的真相,但同时也制造了一个玩家难以察觉的“盲点”。本作还刻意将“选项”产生的“差异”以一种最明显的方式展现给玩家看,将玩家的注意力全都转移到可可与沙罗身上,从而忽视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蝴蝶效应”。而正是这些“难以察觉”的“蝴蝶效应”,在最后造就了整个诡计的高潮。其实在优篇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我已经隐约察觉这可能并不是什么时间轮回,而是线性时间下重复的情景模拟。这个结论其实挺接近真相的了,但也只是停留在剧本层面的线索上,并没能触及核心。直到最终篇,压抑着的情绪以及所有的谜团因果全都集中爆发,带给我的惊喜与震撼足以吹散之前积蓄在心中的各种不满。
不过该说的还是要说。在抛去其最精彩的核心架构之后,其他部分的体验就有些差强人意了。前置主线更像是为最终篇服务的工具,不玩不行,但单拎出来又显得平淡无趣。日常剧情漫长而又枯燥无味,但每条线都还是乐此不疲地循环往复……true end通关后再来回顾,或许会感叹其中埋藏了如此多的细节与伏笔,但是实际游玩时真的没有再细看一次的耐心。即使使用已读跳过功能还是会很费时间,而且还容易错过有用的关键内容,很消磨游玩热情。说实话我玩睡过去好几次(X)。作品中虽然引入了不少科学原理和概念,什么高维空间、阿基米德原理之类的,小白可能会被唬住,但实际上只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就会知道很多地方其实并不严谨。不过这也不是标榜硬科幻的游戏,倒也不必太过纠结这个。另外这毕竟是老游戏了,画面还有交互体验上确实差了一些,操作引导也不够友好,按键基本都是靠自己试出来的,我甚至是到快通关了才知道是存在文本回顾这一功能的(试过上下滚轮,唯独没试过点击滚轮==)……之前都是靠查看存档文件复的盘。
前置的几条个人篇里,与角色的情感发展无疑是重要的一环,但在我看来角色的情感倾向转变总是显得突兀,“喜欢”成为了剧情发展的前提而不是结果,很难产生共鸣。相较之下与沙罗的情感是亲情,情感转变我觉得是最自然的。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空线。人与AI萌发的情感本身并不算是很新颖的题材,但是两人通过玻璃的触碰,我觉得是本作最浪漫的情节了。没有实体,无法触摸,甚至就连靠近都无法实现,那是人与AI的距离,实体与非实体的距离,虚拟与现实的距离。只能存在于某人视线里的空,在所有人闭上眼时就如同从世界上消失一般,无人能够证明她的存在。玻璃,原本是分隔人与人的物理屏障,但当空和武将手贴在玻璃上时,它却仿佛赋予了空以实体。那一刻,就算闭上眼睛,就算失去视线,仅通过指尖的触感也依旧能够感觉得到空的存在——她就在这里,在仅有毫米之隔的玻璃对面。或许正是因为无法直接触及,才使得这份情感超越了伦理,超越了物质,变得如同神话一般圣洁、纯粹而美丽吧。
因为前期的铺垫暗示,我一直以为“第三视点”就是指代的玩家,所以当bw出现的时候我是将自身带入视点的。可随着剧情推进越感觉越不对劲,擅自抱着石头沉海深潜,擅自和角色对话输出自己的情绪(作为“视点”却能被察觉并且直接沟通,emmm算了你们开心就好),bw看似是玩家的“代言人”,但实际上它的行为并不完全体现我的意志,更像是游戏内的一个高维角色,这给我一种“似我非我”的割裂感。我是觉得bw的行为可以做成选项,这样多少可以增加一点玩家的参与感。最后欺骗过去的自己的虽说并不是什么很难想的计划,但从bw发现逻辑漏洞到把计划安排好也只用了三两句话,太仓促了。不过到尾声,通过看着角色的bw,以及看着bw的我们(玩家),引申出或许正在看着我们的某种更高维的存在,这个视点也挺有意思的,只能说各有利弊吧。
ever17确实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如果仅从游戏整体的剧情体验来看,实在难以将其称之为神作,能给个6-7分已经差不多了。但在我玩过的为数不多的galgame里,要么不和我胃口,要么被剧透了个七七八八(看完动画后才来补原作的石头门系列,一部被安利但没对上电波的电波作,还有提前被剧透完了的dokidoki),体验都说不上好,而ever17是第一部震撼到我的作品。它向我证明了galgame并不是受限于时代的明日黄花。小说、漫画、再或是动画,这些都不能成为完全替代它的载体,因为它能做到其他载体做不到的事情,它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