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简评:
本篇文章原名《认真评价“少女乐队”——仁菜是“烦人”的拟人化!? 思考<GBC>成为霸权动画的理由》(『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を本気レビュー 仁菜は「うっせぇわ」の擬人化!? 「ガルクラ」が覇権アニメになった理由を考える),作者是木島祥尭,文章来源:https://www.itmedia.co.jp/fav/articles/2406/28/news107.html
将少女们无处可去的心情与摇滚一起释放的灵魂乐队动画《Girls Band Cry》,作为春季动画登场后,凭借震撼灵魂的优质音乐和打动人心的故事讲述,获得了众多粉丝的青睐,也有不少人推荐这一季的霸权动画,笔者也是完全赞同这一观点的人之一。
为什么GBC会如此触动我们的心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首先是选择了井芹仁菜为主人公。
这次我想一边交叉仁菜的性格和当代日本的时代性,一边思考GBC成为霸权动画的理由。由于本报道含有剧透内容,所以建议看完正文后再阅读。
评论“少女乐队”:仁菜和《烦死了》(うっせぇわ,Ado的歌曲)共通的“自伤的自爱”是?
看到仁菜的超别扭的样子的时候,想到的是「我懂啊」的共鸣,以及这是和Ado的《烦死了》一样的性格。笔者认为仁菜和《烦死了》都反映了日本当代的时代精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精神科医生斋藤环提出的“自伤的自爱”概念是把握这一点的关键。
所谓自伤的自爱,简单来说就是不断重复伤害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另一方面却因为对自身有强烈的关心而自相矛盾地爱自己的状态。将其理解为挣扎在“自我厌恶”和“自我爱恋”之间的状态,或许更容易理解。
近年来陷入这种自伤的自爱的年轻人在增加,笔者自己也容易自我贬低,所以很能理解这种感觉。而且在笔者看来仁菜也是符合自伤的自爱的人物。
例如,仁菜一开始对友好地跟自己说话的安和昴非常警惕,但是如果拉开距离的话,就会因为不想一个人呆着而落泪……总之是麻烦的性格。第3集中桃香说的台词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仁菜虽然软弱但很固执,胆小但很自信,自相矛盾的情绪一团”,这句话准确地说明了仁菜的性格。
正如桃香所说,仁菜有经常抱着相反的感情把自己逼入矛盾状态的习惯。这种姿态与虽然讨厌自己,但骨子里却爱着自己的自伤的自爱状态重合。
而在2020年登场并成为社会现象的Ado的《烦死了》,也和仁菜有着相似的特质。“左右为难都是谁的錯,不过是漫无目的混乱的愚人节”,会这样自我贬低,然后又会用一句“好烦好烦,我比你想的还要健康”来爆发自恋。
就像这样,《烦死了》基本上是以A旋律到B旋律的自卑、副歌的自爱的形式,重复着自伤的自爱。
评论《少女乐队》:以”摇滚”之名肯定自我意识过剩的温柔
在自厌和自爱之间反复,麻烦的性格这一特质可以说是仁菜和《烦死了》的共同要素。这样想的话,仁菜也可以理解为《烦死了》的拟人化姿态。
顺便一提,2022年播出的社会现象级的《孤独摇滚》的波奇也有容易自我贬低却又强烈自恋的性格倾向,与上述相同。这样的歌曲和角色近年来相继登场,获得了很高的人气,自伤式的自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现代共有的感觉。
另外,斋藤认为自伤式的自爱“大多起源于扭曲的亲子关系和青春期的欺凌体验”,仁菜是同时符合亲子关系和欺凌体验两方面的人物,也是一个有着特殊背景的人物。
《GBC》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将这种因自伤式的自爱而压抑在心底的无处发泄的感情命名为“摇滚”,肯定了这种别扭的精神状态。
桃香在第三话中的台词极具象征性:“仁菜郁郁寡欢,充满能量。这毫无疑问是摇滚。”仁菜一直被自厌和自恋折磨,自我意识过剩而无处可逃,对她来说,“摇滚”这个词无疑是解放灵魂的东西。对于观众而言,把这种无处发泄的心情转换成摇滚倾吐出来的仁菜的姿态,与自己重叠起来时,应该有不少人感到了某种解放感。
自伤式自爱的人往往会被称为“メンヘラ”(指的是患有心理健康的人,被用来形容精神不稳定的人、内心有黑暗面的人、恋爱成瘾的人、自残行为的人等)而被回避,当事人也会不断自责,陷入孤独。但是,“那是摇滚”,《GBC》肯定这种别扭状态,而在自我意识的牢笼中挣扎的观众们似乎借此得到了救赎。
以仁菜为主人公,将其作为每天都因自伤式自爱而喘不过气来的现代人的代表,以摇滚为基点从自我意识中解放,这一点可以说是GBC现在受到支持的理由之一。
评论“少女乐队”:GBC和孤独摇滚共同的“无家”问题
GBC的宣传语是“因为相信自己的容身之处就在某处,所以才会唱歌”,我认为从这里可以读出“没有容身之处”这一问问题意识。
关于没有容身之处的问题不仅仅是GBC,还有2022年放送的《孤独摇滚》以及2023年播出的《BanG Dream ! It's MyGO》等等。这是近年来大热的其他乐队动画所共通的主题,无论哪一部作品,主人公都有着无处安放的心情。
这种居无定所的感觉和现代年轻人的感觉是相对应的。例如,根据儿童家庭厅的令和5年的调查,15岁以下青少年的3成以上回答在家和学校以外“没有容身之处”,而16岁以上回答“没有容身之处”的接近半数。
匿名咨询窗口“你所在的地方聊天咨询”的运营者大空幸星用“不想要的孤独”一词来形容这种失去容身之处想依靠谁却无法依靠的状态,并将其作为现代社会问题敲响警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无容身之处的孤独呢?原因多种多样,核心家庭化的发展、社区的瓦解、欺凌问题等几个要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不过,我在《孤独摇滚》的那篇文章中也提到过,2010年的普遍孤独和自我责任论热潮,2020年的疫情导致人们不再外出,很多人陷入了孤独的状态。这一点是有关系的吧。
正因为到2020年为止,整个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共享着“孤独”这一悲剧,所以描写无处安身之感的《GBC》《孤独摇滚》等作品才引起了现在的共鸣。
评论《少女乐队》:用乐队这种“拟家族”来填补“无处容身”
在网络发达的现代,人们可以在房间里过着自我封闭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年轻人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自称有“社交障碍”。可以推测,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也有一定数量的人陷入“有房间却没有家”的状态,无法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对于这样的孤独和没有容身之处的现代人来说,GBC有着被欺负和亲子问题的仁菜、被同伴背叛的桃香、为了回应祖母的期待而苦于过度适应的昴等,有着不为人知、无处发泄心情的人物。因此,对于观众而言,GBC所叙述的,并非他人的事。中途加入乐队的tomo似乎也有和以前的乐队伙伴的争执和亲子关系的问题,lupa也有混血儿特有的孤独感,虽然成员各自的情况不同,但孤独感和没有容身之处。在这一点上有联系的地方,让观众也有同样没有容身之处的寂寞的心情吧。
特别是第10话这一集非常具有象征性,对仁菜来说乐队的成员是她的第二家人,是她说“我回来了”的无可替代的容身之处。GBC、孤独摇滚、MyGO的共同特点是,通过乐队活动,让孤独的人建立起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拟家庭。
即使在现实社会中,社交公寓也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在20多岁和30多岁的人中。而斋藤幸平的《人新世的资本论》则以社区管理财产的重要性为主题,创下了超过50万册的畅销书记录。2020年以后,想要建立一个不同于家庭的社区的氛围越来越强烈。GBC或许也与自感孤独、想要创造第三方归宿的大众情绪有关。
从以上几点来看,GBC是用摇滚来消除自我意识过剩的问题,同时用乐队这一拟家庭来弥补无处容身的问题,因此触动了生活艰难的现代年轻人。
评论《少女乐队》:这不是单纯的老害问题。描写人的复杂性的花田剧本的厉害
最后,我想说的是GBC的魅力在于它没有陷入单纯的“老害问题”或“毒亲问题”。这也是GBC的编剧花田十辉的特征,剧中的人物几乎全员都具有人性的复杂性,基本上不会出现只会做坏事的简单反派。
例如,在第4集中,本来想参加乐队活动的昴,想要告诉祖母自己没有当女演员的想法。如果是平庸的剧本,“你在说什么!你要当女演员!”,把祖母变成坏人,然后仁菜和桃香帮助昴,变成了世代对立(或者毒亲问题),但是在GBC中不是这样。
祖母的梦想是和孙女一起演出,当昴说她想成为女演员时她很高兴,相反,女儿非常讨厌女演员的工作。祖母甚至说过非常感谢昴,她并不是一个挡在孙子面前的单纯的反派角色,而是一个和女儿、孙女有着复杂关系的人。
这一点也适用于仁菜的家人。在作为教育家而闻名的父亲的教导下长大的仁菜,对于遵循家训的生活,受欺负的时候父亲没有站在自己一边等,对父亲深感失望。
但是在第10集中通过姐姐知道了父亲的真心话,在和父亲的交谈中发现自己被爱着。把这个场景描写成反对乐队活动的父亲会更简单。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从中可以窥见父亲笨拙的爱的表现,展开了非常有人情味的小故事。
评论“少女乐队”:“世代间的和解”是主题之一。其实也是相当成熟的作品
GBC只看开头会让人觉得是大人世代的问题,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也讲述了大人方面的事情,完全没有变成把父母和孩子、祖母和孙子、老人和年轻人分开,用善和恶对立的简单故事。
现在社会上充斥的内容中,将年轻人推崇为“Z世代”,却将上一代指责为“老害”,或者反过来对下一代进行“现在的年轻人”式的批判,煽动世代对立的东西不在少数。实际上,双方都有应该追究的责任和问题,但即便如此,无论站在谁的立场上说谁好谁坏,都会加深隔阂,很难解决问题,这是现实。
在GBC中,不是煽动代际对立,而是花了很多时间铺垫,逐渐接近彼此和解,昴和祖母的关系不是简单地分出黑白,而是暂时搁置回答,描绘了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间达成妥协的现实过程。
在表达人类复杂性而不陷入善恶二元论的同时,也将代际和解而非代际对立作为主题之一。
中途登场的livehouse的经理、事务所的经纪人等,无论什么样的配角,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复杂性,没有一个人是单纯被要求扮演角色的空洞角色。这也是同样由花田担任编剧的《比宇宙更遥远的地方》的特征。
像这样一边享受着娱乐,一边感受着GBC独特的深度,可以说是因为它对人的描写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存在单纯的类型角色。GBC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或许是因为登场人物和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一样,都有着复杂性,因此散发出仿佛真实存在的说服力。
(完)
内容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