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響け!ユーフォニアム3》简评:
开门见山说,第一遍看12集,我的感受是:虽然这很令人难过,但它在创作上是完满的,这一集的情节符合各个主要角色的人设行为逻辑,细节部分不乏人情味。
之后我在各个社区看了许多讨论,和朋友私下盘逻辑,阅读长文长评分析不同人的观点,对12集有了新的感受和判断。
这里引用我在隔壁看到的一篇长评,不知道作者有没有在这边发过,姑且搬运
[del]知道你们太长不看[/del]
《为什么只有黄前久美子才能吹响最后最重要的低音号——兼论ep12的改编仅符合形式上的现实逻辑,却严重破坏了作品本身的内在逻辑》之前我觉得我对ep12会在着眼于选拔的不合理,泷的不负责,丽奈的前后不一,演出暗示的细思极恐。但实际上,我终于想通,这其实根本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久美子落选全国soli”这个情节就不能出现。这并不是在说,它“不可能”出现。而是说,它如果出现了,仅仅只能符合所谓“现实中的可能”,但是完全不符合剧本自己的文学逻辑。
吹3是最终季,全国赛是整部作品最后的收束之处,之前所有铺垫的总结,是情节的最高潮。而久美子是整篇的核心人物,灵魂人物。如果不是久美子,谁来吹响这最后一号?谁来把前面酝酿的情绪和积攒的气势抬升到最高峰?谁都不行,只有久美子。
情感上,黄前见证了之前加自己一共三届的迷茫、努力、失败与不甘,身上承载着的不仅是自己和本届,还有前两届学姐学长的感情。
剧情上,黄前从参与吹奏部的建设到作为部长领导吹奏部,吹奏部现在形制的一砖一瓦,是她和这一届部员还有前辈,用汗水和泪水浇筑砌建而成,她就是吹奏部历史的缩影。
个人刻画上,久美子是第一视角,清晰可见的,最完整,也是最长的(废话,她是主角且主视角),“不甘心,想吹得更好”,“想追上”,“想成为特别的人”,“想要突破迷惘”,这是她的成长脉络。
甚至在这里,我们应该算上,被动画更加强调了、加重了的高黄二人的关系性(如果正常的话)。往前一切都建立起了大势,这个大势就是久美子吹响了这一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上低音号。这一点是有强烈的倾向性和必须性的。这本身就是对之前所有所有的call back 并进一步的升华,也是最终的点题《吹响,上低音号》。
任何其他人来做这个工作,剧情上,观感上都不合适。真由不可以么?是的,她不可以。她是一个仅仅在第三季插入的辅助性角色,矛盾的提供者,连本作品的核心人物圈都没进。她吹不响这一号。由她来吹,没有情感上的烘托共鸣,没有剧情上的总结收束,无法在剧情最后最高潮这一绝佳的时机,突显人物的突破与升华,同时(如果动画staff脑子里真的想),也没有高黄的关系性。这里甚至不谈她的人物塑造一言难尽。
如果说的有些理论抽象,难以理解,那我们不妨这样想一想:在最后的全国舞台上,台上金碧辉煌,所有参赛部员蓄势待发,台下坐着的是夏纪、优子、希美、霙、葵、晴香、香织、明日香,甚至也许还有佐佐木等。而在这个时候,《一年之诗》的关键,最精彩最高潮的部分,吹响了上低音号的soli,这时候,台上是谁?演出的关键是谁?画面给到是谁?和小号水乳交融,完美配合的是谁?只能是黄前久美子!任何和其他人在这里占住这个位置带来的只有莫名其妙、尴尬与不适。
如果不是这样,那就只有所谓形式上的现实逻辑合理性,而没有文学或者说动画脚本的逻辑合理性,完全站不住脚。一部作品,可以二者兼有,可以有后者,但就是不能没有后者。
我猜到可能会有一下疑问:
1、“难道不能是久美子确实稍差或者伯仲之间一票落选么,这有什么不很合理的呢?”是的,合理。但正如我说的只有“形式上的现实逻辑”,完全破坏来前面剧情铺垫的必然性所带来的逻辑,也就是脚本的文学逻辑。就以上讨论而言,久美子甚至都不能是“伯仲之间”靠一票险胜soli,她必须就是硬实力soli,这才能使得后一种逻辑完备。这一点上,武田虽然原著写的并不好,但她至少知道自己前面的文字所带来的必然性。2、“为什么就不能是青春也有遗憾呢?这不现实么?”是的,现实。但是比这个“现实”更现实的是,这是一部叫做《吹响吧,上低音号》的作品,它有前两季前作,它也不叫《乒乓》,作品不是完全现实主义完全刻画不圆满、遗憾的。想遗憾,想现实,那干嘛要全国金呢,国银不行么,不遗憾不现实?而且这种所谓遗憾,在《吹响》中也已经被写了,就在前两季,甚至还有这一季的奏。作品起承转合,这些就在“承”和“转”里,现在最后是“合”。没有必要,也不能不可以再去复刻之前写尽的东西,否则就不是“合”了。
3、“难道黄部长率部夺金就不是带领了?”这还真不一样,或者说,“率部夺金”它只是一个必要部分,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也只是一部分。请复读前两个问题后的第二句回答。这个作品不是夺冠记录片《夺冠吧,吹奏部》,它叫《吹响吧,上低音号》。除了夺金,最终季有必要收拢上面提到的包括“情感”,“剧情”,“人物”,也许还有动画中的“关系性”(我真的懒得提)。
以上,黄前久美子是《吹响吧,上低音号》的灵魂核心,系之前积累的种种“感情”、“运势”、“人物成长”等等于一身。黄前久美子,只有她才能,她也必须吹响这最后、最重要的一把上低音号。
这篇长评的副标题正是我这篇帖子的核心观点:ep12的改编仅符合形式上的现实逻辑,却严重破坏了作品本身的内在逻辑
我认为目前这场盛大的争议中最深层的中性矛盾点是原文的标题,创作上的美学、形式上的逻辑与作品整体的内在逻辑。
稍微解释一下“中性矛盾点”的意思。目前的争议中存在多个子议题,其中一些议题可以拔到非常高的地步,也就是俗话说的上价值,而且实际上也确实在上价值,两边都有人上价值。
我想讨论的不是这些可能通往“上价值”的议题,我想讨论一个基于创作规律、阅读体验、作者-读者关系的议题。
契诃夫之枪原理是一种文学和电影叙事技巧,强调故事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应该是有意义的、必要的。这一原理的名字来源于俄国大作家契诃夫的一句话:“如果你在第一幕看到一把枪挂在墙上,在第二幕或者第三幕时,它绝对会发射。如果它不会开火的话,它就不应该被挂在那里。” 这句话以及相关的解释构成了“契诃夫之枪”理论的核心。
这一原理的具体含义是,在故事早期出现的某一元素,直至最后才显现出它的重要性。换句话说,任何在故事开头出现过的物品或元素,都必须在后来的情节中发挥作用,否则它就不应该出现在故事中。这种技巧不仅适用于物品,也适用于角色、情节或其他叙事元素。它的目的是确保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从而增强故事的紧凑性和观众的期待感。
契诃夫之枪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从文学作品到电影、电视剧都能见到其身影。例如,在电影《利刃出鞘》中,各种道具如刀、棒球、狗、壁画等都被巧妙地用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体现了契诃夫之枪原理的应用。这一原理不仅限于悬疑推理类作品,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叙事作品中,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观众的参与感。
黑江真由就是久三年的契科夫之枪。原作把这把枪摆出来了,开枪了,但没有开到底。黑江真由引发了一系列矛盾,抛出来了,但没有彻底解决。
现在京阿尼把这把枪开到底了,把这个人物掀起的课题和矛盾彻底解决了,这达成了一种创作上的完满,即“作者抛出问题,作者制造矛盾,作者正面解决而非敷衍糊弄这个矛盾”。这对于创作者来说是非常骄傲自豪的事,如果你认同B站长文12话改编和S3小结,站在花田的角度看,无疑会有一种“我很棒棒”的感觉。
换个角度看,第三季动画一直在渲染高黄二人主张实力至上这一态度立场,为此她们动摇、争执、迷茫,然后走向觉悟、体谅、和解,12集也用闪回等手法传达出一个意思,即——
“她们在久一年放下豪言壮语射出子弹,现在她们被自己三年前射出的子弹击中。
她们强烈主张实力至上这一社团氛围的革/命,现在到了她们为自己坚持的革命流血牺牲的时候
她们虽有纠结但仍义无反顾,她们捍卫了各自的原则和理念(尤其是高坂一直以来的人设),做到了与久一年时的言行前后一致,没有对自己对好友放水,没有搞双标,她们虽死犹荣。”
12集的选拔,从提出到过程再到结果,充满了许多不符合常理不符合常情的地方,方方面面的问题可以说一大堆,泷高黑三人的形象也只是表面上救起来了,靠作画演出、配音演员的演技加持、[del]角色颜值和肉体对部分观众的魅惑[/del]暂时救回来了。关掉视频细细盘逻辑,依然能品出许多问题。
通过这场不合理的、不现实的选拔,花田和其他拍板剧本的主创。端出了高坂丽奈杀妻证道、高黄大吉山对哭这两盘醋,给高坂树立了坚持原则、“手刃爱人”的孤高形象,给久美子塑造了“我革命我流血”的耶稣形象,肉身成圣,给高黄塑造出一种“我爱的就是你的桀骜不驯、你的坚守原则,所以即使你为了原则杀了我,我也仍旧爱你”的感觉。
许多人认为12集改编好(这里排除串子巨魔),表层的原因是“情感得到很好的宣泄释放”、“有魄力的改编”、“剧情反转,出人意料,不走寻常路”、“不破不立,值得嘉奖”,深层的原因则是我上面说的:
1、武吹没有用好黑江真由这把契科夫之枪,京吹用好了,改编后的故事走向符合创作规律和创作美学
2、主人公当年射出的子弹现在打到她自己身上,她没有耍赖没有跳脚,而是尽管难过但依然接受了,主人公没有双标,非常感人
3、革命者主张的革命到了需要付出代价的时候,革命者慷慨就义,用自己的血证明自己宣扬的主义,这符合创作规律和创作美学
4、高坂和黄前面对这样的考验依然挺过难关,高坂坚守原则,久美子即使“流血”(参考3)也依然爱着高坂,这样的关系非常高尚,感人至深
以上四条是我观察到的、许多人认为12集改编好的深层原因,撇除各种串子巨魔发言,撇除说话人对高坂的偏袒,撇除有意或者无意的视角转换、带节奏,撇除各种“上价值”与“反-上价值”,尽可能聚焦“创作的规律和美学”,得出的阶段性结论。
那么这四条“给出好评的深层原因”有没有问题呢?
我个人的观点是,有,非常有。
因为这四条“给出好评的高级理由”都忽略了一个问题,京吹第三季不是孤立的作品。
这里必须强调,是京吹第三季,而不是久三年这个篇章。武吹的久三年不是这个走向,也就没有相应的争议。
严谨地说,我的核心观点是:京阿尼在S3EP12作出的改编,只在S3这个范围内符合创作规律和创作美学,符合形式上的逻辑之美,但它破坏了动画版《吹响吧》作为一个整体的内在逻辑
京吹第一季、第二季、几部剧场版,这些已经落地的作品,它们表达的主义、观念、情绪、氛围,和上面那四条高级理由的根基是对不号的。上面那四条高级理由基于一个共同的前提:把京吹久三年作为一个独立于整个系列的、观众情绪和心理预期与前作完全割裂的作品来看待。京吹久三年主要展现的是:高黄二人为了贯彻实力至上主义,为了把北宇治的制度革命走到底,她们遇到了怎样怎样的困难,有过怎样怎样的动摇和争执。久美子在一次次考验中得到成长,逐渐成为“正确的人”,最后两人付出惨痛的代价,贯彻了她们的理想和原则,即使青春留下遗憾,她们也不后悔,并依然深爱着对方[del](各位手下留情,这句话说的是京吹表达了这个味道,而不是我磕)[/del]经过这些波折苦痛,久美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重新构建起她与高坂的深刻友情,奠定了北宇治吹奏部实力至上的选拔原则。
京吹版久三年到12集为止,结合目前已知的剧透,它的叙事、写人、抒情,基本就是沿着这条脉络走下来的。
那么这条包含叙事、刻画人物、描写情感、传达价值观的脉络,和京吹前两季、京吹4部剧场版接续得上吗?对得上号吗?
很遗憾,我以及在座的许多人,认为它接不上。京吹第三季在许多地方、许多层面,都与前作断裂了,这种断裂的集中体现就是EP12的内容。
作为一名创作者,我谨慎地作出“暴论”,花田(和其他剧本拍板人员)给京吹第三季编写了一条主脉络,这条脉络基本沿用原作,并且在小说版《吹奏部》和动画版《吹奏部》已经作出的、对原作的删改和对人物形象的增补两者之间,进行了一种能够让制作成本最小化的妥协。
用人话说。就是他们尽可能在动画的叙事表层(具体的情节、细节)进行微调,这种微调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不“冒犯”原作者,又要在动画的基底脉络上进行大改。
原作久美子用了三年成长,京吹久美子一年就做到了,那么京吹久美子后面的两年要怎么办呢?
当摄像头,到处给人“开窗”,当革命者,主张实力至上,和丽奈发生理念之争,发愿做人民教师,被自己三年前射出的子弹打中,最后肉身成圣。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可以说,京吹第三季的基底脉络背弃了京吹前两季和四部剧场版传达出的主要情绪和价值观,[del]真的不是我想上价值,是京阿尼先动手的[/del]。第三季没有把久美子从“想要吹得更好”到“坚持实力至上”这个发生在主轴思想层面的变化写出来,而是把“一个都不能落下”和“坚持实力至上”这两个理念,空降一般地硬塞给观众,在前几集的叙事中偷梁换柱,篡改了京吹前两季和剧场版刻画出的黄前久美子这一人物的芯子,她主动去做些什么的根本动力和底层逻辑,都在动画前半被制作组悄悄地替换、篡改了。
如果说“坚持实力至上”这个理念,实际上是“拿到全国金”的手段,那么“一个都不能落下”这个理念,大概是久美子个人的人文关怀。动画第三季围绕这两个理念推进,一路制造各种矛盾,然后让久美子去解决或者让它自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塑造出一个有别于“想要吹得更好”和“努力终会有回报”的久美子。然后在第12集,他们引爆了终极大雷,把黑江真由这个契科夫之枪开到底,清空弹夹(我猜的,也许13集还有),把久美子的人物形象和成长路线推向了与京吹前两季完全不同的格调和意境。
这条新的叙事基底脉络,以及这条与动画前两季断裂的、久美子的成长路线,带有一种价值观上更加高尚的格调和意境,并且整个叙事只看第三季是符合创作规律和创作美学的,所以有人真心认为12集的改编好,并且为它发声。
至于我个人给出差评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三季的底层叙事脉络与前两季+剧场版几乎完全断裂,几乎可以说,剧本主创利用了《吹奏部》动画系列老观众对这个ip以往作品的基调的认知,利用了《吹奏部》小说读者对久三年的已有认知,故意蒙骗这个系列的老观众一路看下来,然后在12集引爆一个大的,暴露出动画第三季真实的叙事主轴。他们没有对观众作出一种善意的、正向的预期管理,留到12集的改编一举推翻了前11集的许多讨论,推翻了观众对角色的分析和观感。这是动画制作组对于信任他们的老观众的彻头彻尾的愚弄和背叛。这种被制作组蒙骗、愚弄和背叛的愤怒,越“老”的观众,感受越强烈,越“新”的观众,越没有感觉。
差不多先写到这里,还有另一个想讲的话题。希望有人能进来看看这个帖子。
内容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