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动画《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在带入共情角色之外,是否应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剧情——我眼中的gbc

动画《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简评:

鉴于之前叠甲都没什么用,这次就不叠甲了,要说的是某些言论对一些人可能优点重,不想看的直接走就可以
 ———————————————————————————————————
动画作品作为一种复杂而多面的表现形式,其魅力在于能够通过图像、声音和叙事来传递深刻的情感和意义。在观赏影视作品时,观众往往容易将自己带入角色,形成一种共情体验,并以此为标准评价一部作品的好坏。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常见且轻松的影视和文学体验方式,能显著增强观影的情感体验和共鸣。然而,当这种以情绪为主导的评价方式被过度放大,无法多方面评价故事的整体价值和艺术表现也将成为一种必然。本文试以视角(和一些其他东西)为切入点谈谈我对gbc目前的观感
 
为什么那些称赞gbc的评论多与情感体验挂钩?

花田十辉是一位很了解观众需要什么的编剧,这使他能很轻易地创作出观众期望的的剧本,甚至是添油加醋迎合观众。观众想看美少女玩音乐,花田就创造出叛逆的摇滚乐队;观众想看美少女彼此争吵,花田就让他们矛盾不断;观众想看美少女贴贴,花田就便为此让nina退学(补习班)引起风波并以此达成和解加深两人的关系;甚至因为观众想看后入团的两位成员的矛盾,花田还专门在前两集送了nina一把吉他等等。这大概就是花田的一部分创作哲学。我不是说这种创作思路不可以,但问题在于其剧本格式太工整了,问题在一集的开始提出,在集尾解决,伴随着一眼能看到头的剧情,这让我不得不怀疑是作者的有意为之。当然,也可能是花田只擅长这种矛盾吸引读者-争吵填充剧情-和解塑造人物的劣质三板斧操作。
说完花田,再来看看观众。我们暂且不谈上述对花田的诋毁是否合理,不可否认的是,花田创作的剧情确实很能引起部分观众共情,至少对gbc来说是这样。部分观众在观看本作时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带入nina的视角和情感来感受故事发展。这种方式通常会让这些观众狠狠共鸣,使观众以为自己更能理解角色的心理状态、情感波动和行为动机,使观众更容易认同主角的各种行为和剧情的不同走向,使观众以为自己所期望的剧情就是合理的剧情走向(这段为什么这么说后面会有解释)。在这里,我要说,在大多数作品里这种行为就只是一种自恋,可能对理解剧情有一定正面影响,但更多的是屁用没有。
回到问题,为什么那些称赞gbc的评论多与情感体验挂钩?因为有些观众就只能凭这些讨论对一部作品的观感了,说的再难听点,除了这些他们说不出来哪里好,擅自期待罢了。
 
吐槽完了,谈谈视角问题
 
很多人总以为自己站在全知视角上,但更多时候,我们只有有限的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知晓一切的上帝视角,能够了解所有角色的思想、感觉和动机,以及所有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件。
有限视角:限制信息的获取范围,通常是通过一个或几个角色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观众了解到的内容受到角色视角的限制,只能看到、听到和了解这个角色所能感知到的事物。
有限的全知视角:结合了上述两种视角的特点。它在叙述中提供了部分全知的信息,但并非全局性的,而是集中于某些方面或特定情境下的信息。这种视角在一定程度上让观众感受到更多信息和洞察,但仍然存在信息的局限性,以保持叙事的张力和悬念。

通过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我们能得出几个简单的公理:1)全知视角通常是专属于创作者的。2)观众在作品结束之前乃至结束后都不该对未出现的剧情下定论。3)即使是已经出现的剧情也可能带有创作者的误导。

知道了这些我们来看本作目前仅有的两个长线叙述的矛盾——父女矛盾和霸凌问题
我简单记录了一下前几集中的相关情节(随手简记,细节可能有出入)⬇

ep1
打电话
母亲:你在搞什么啊,叔叔那边给我打电话了,说怎么也等不到你
父亲:真烦人,别管他了
母亲:你真的能在那边生活下去吗
nina:手机没电了(挂断电话)
ep2
三条家规,为了表现家庭氛围压抑?这三条家规也没什么把,还是说算见微知著?
nina描述hina:学校最受欢迎的人,美女,把男校的帅哥一个个轮换着玩
nina与mmk的对话
mmk:为什么会被欺负
nina:我怎么知道,单纯是她看我不顺眼吧
mmk:你没有反击吗?
nina:像她那样的人,会找好同伙报团来欺负人,让人无法反击,合起伙来冷暴力,加害于人,明明我都被送进医院了,别说学校了,连家人都劝我别闹太大
ep5
回忆中与hina对话
hina:是因为你的错
nina对486的回答:以前是朋友,虽然已经绝交了
nina与mmk关于钻石星尘问题的争吵
nina:我只喜欢mmk曾经在的钻石星尘×2,那首歌改变了我的人生,所以我希望你别认输(中间插入回忆场景)
ep6
nina表示要赢过钻石星尘
ep7
mmk退队风波
mmk:我写的歌,并不适合职业乐队的世界
ep8
问题的解除→nina的强情绪化劝说,看起来只是nina不想输给曾经的霸凌者罢了
回忆部分显示霸凌者身份疑似不是hina?
以身挡车?
ep10
父亲:你是受害者啊
本质问题在这集之前的我们所看不见的地方已经被解决了,nina父亲的主动理解,nina(只有)接受和解

大概就记了这些,下面基于这些来聊一些具体表现上的问题

父女矛盾:从结果来看,很典型的视角差异带来的部分观众的误判。观众从带有主观情绪的nina这获得信息,以至于以为都是其家人的问题,而在第十集中笔锋一转告诉你nina的家人也在主动解决问题,达成矛盾的和解。从整体脉络来看,这种剧情完全可以,但问题是这段剧情也就只有整体脉络设计的还算可以,作为编剧的花田在对相关剧情的呈现简直灾难。1)为一时之快忽略了整体的融洽性。为什么明明后面要安排和解,还是在没有什么重大转变的情况下和能主动理解自己的父亲和解,前面要极力营造出家庭很压抑的感觉?我不理解,这种叙事在作为噱头之外对故事本身没有任何益处,而事实上这就是造成重拿轻放的观感的主要原因。有人可能说这是观众的问题,我呸,让故事各方面更融洽更容易被接受就是作者的责任。2)让人难以理解的主角塑造。我不理解,为什么要把主角的性格设计成这样,是为了契合摇滚吗?如果是,我只能说多少有点刻板印象了。还是那句话,这种塑造在作为噱头之外对故事本身没有任何益处,而事实上就是这种地雷似的性格让观众觉得重拿轻放。3)矛盾并没有作为矛盾的作用。要知道,矛盾在文学创作中不是为了解决被提出的,其通常还能用于推动剧情发展、深化/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的主题等。那本作呢?什么都没有,只有问题本身被解决了,我们顶多知道父亲并非不可理喻的顽固父亲,而作为主角的nina没有任何改变,整体的剧情为这集的和解停摆(至于本作的主题,我至今不知道是什么)。
校园霸凌问题:这部分其实没有太多想说的,一方面确实没显露太多有用的情节;另一方面,从目前已有各种细节,我们仍不知道霸凌者是谁,我们也不知道hina在其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个人感觉大概率会像第十集一样处理,先观望吧。

———————————————————————————————————

先睡觉了,关于本作的情景设计,关于各集的矛盾设计,关于具有相似经历的角色设计等问题等明天考完六级再说吧

 

内容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