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看动画吗?有没有想过动画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在动画结束时,出现的长长的工作人员名单中,总会看到“制作委员会”这个神秘的组织。你知道它们是如何影响动画的制作以及如何组成这样一个团队的吗?如果想更深入了解自己喜欢的动画,或者进入相关产业,就一定要认识一下这个影响日本动画产业的关键——“制作委员会”!
近年来,动漫热潮席卷全球,“IP”这个词常常出现在B站动漫区的标题里。不过在动漫产业发展非常成熟的日本,他们更习惯用“内容(content)”这个词来形容这个产业。如果你是个动漫迷,可能听说过“制作委员会”这个神秘词汇,它与日本内容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不仅是日本动画产业的核心运作模式,更是许多经典作品诞生的关键所在。为什么这些年来日本仍然坚持使用制作委员会这种组织形式,以及其中一些只有业内人士才知道的制度?
那么,“制作委员会”到底是什么呢?
曾担任知名动漫《少女与战车》导演的P.A.WORKS公司水岛努表示:“制作委员会就是大家一起共同把一件事情做出来。”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背后包含了许多复杂而不可思议的秘密。
在节目访谈中提到,日本是一个集体主义比较强的社会,这种文化在企业经营上会带来一些优势,但同时也形成了比较封闭的环境,融入这样的文化并不容易。不过,它也构成了整个日本社会和企业高度合作的基础。而“制作委员会”的机制正是在这种文化中诞生的。通过多方合作,以高度默契的竞争关系,共同投入资源并进行分工,以共赢模式来推动产业进步。
如果一个IP作品仅由单一公司主导的话,可能会因为商业利益而导致内容偏颇,影响作品的观赏性。比如,有的商品公司为了自己的广告利益,可能会在动画内容中强行植入商品,导致内容变得过于广告化。但如果是由多个不同专业领域的公司组成的“制作委员会”,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产业内容的合作。
例如灌篮高手中的名场面乔丹鞋带货
例如,一个“制作委员会”可能包括广告代理商、电视台、游戏公司、音乐公司等。各个公司的强项和利益并不完全相同,比如电视台会希望获得播放权的收益,游戏公司则可能争取全球游戏改编权,而音乐公司则会根据艺人和市场评估来决策。每家公司因各自的策略而决定投入不同的资本。
名场面给旗下作品《游戏人生》做宣传
这也是日本内容产业能长时间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制作委员会的运作相对复杂,竞争非常激烈。每个参与者虽然希望能获取自身的利益,但在合作过程中也会培养出彼此依赖的关系,同时通过合作机制,来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日本内容产业相关法律的强大保护与支持,创作者的保护伞——「下请法」
与此同时,日本内容产业还得到了相关法律的强有力支持,保障了创作者的权益。例如,还有个被称为“下请法”的保护伞,确保创作者在与巨大资本合作时不至于失去保障。比如,制作委员会不能因为一句“与想象的不一样”就不支付制作公司的费用。这是为了避免因为内容创作价值判断过于主观,缺乏法律约束时,导致制作委员会和制作单位或个人处于不平等的关系,而“下请法”能够有效保护内容创作者的权益。
那么,“制作委员会”真的那么好的吗?它是否也存在一些挑战或弊端?
制作委员会的优点在于能够分散风险,让多个投资者共同推动项目。然而,挑战在于如何在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协调决策和资源分配。竞争难以避免,关键在于如何在这样的框架中,不仅要确保自身在作品制作过程中的影响力,还要共同实现整体作品利益的最大化。
换个角度看,其实“制作委员会”很难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因为这不是一个绝对标准可衡量的体制。可以想象“制作委员会”就像一场五人制的篮球比赛,每个球员都希望自己能表现突出,但最终的目标仍然是团队赢得比赛。
谁能争取到更多机会?谁能进最多球?个体表现和团队胜利密不可分。制作委员会的运作也是如此,关键不仅在于公司能做出多少贡献,更在于如何在这个体系中生存并发挥影响力。
如何在制作委员会中争取主导地位,并让外界认可自己的专业能力,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业务公司的核心价值所在。
本文来源:游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