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性安静,
没甚事时,
喜欢躲进小楼,
泡杯茶,定定神,看
看书,读读画,
随手记记,随笔勾勒,
读书记点心得,文字可长可短;
读画勾几张线描,能繁能简。”
画家潘金玲,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大学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曾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
她的作品历年来在国内外参加各种大型展览。作品《读画札记—笛韵》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唱大戏》、《牦牛》为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近几年来,她还致力于“工笔画的写意性”专题研究,在创作与理论方面均有建树。
潘金玲老师的画作,以富有弹性的笔触勾勒出大千世界的内在生机,集工笔及写意的精彩于一体。
而这种写意,却并非遐漂散逸、无所依归,而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内化了具象世界及传统养分后的自在和舒展。
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潘金玲老师的文字与画作,体悟她的绘画心路与画里风神。
小荷初绽
这张照片中左起第3个最小的姑娘是我
我上小学的时候扎羊角辫儿
1971年,我在江苏省如东县文化馆的美术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创作了中国画《请老师》,描绘当时工人师傅入校园上课的场景,这个题材很有时代气息。
《请老师》参加了全国少儿美展,发表在《光明日报》上,著名美术评论家马鸿增先生撰写了专题报道刊登在《新华日报》上,当时在我们小县城里小有轰动。
《请老师》
《沼气炉火旺》
结缘色粉
改革开放后,我们有机会去国外看了很多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等,我新奇的发现其中有许多著名的作品是色粉画,这个画种如油画那般很有表现力,而且永久不变色。
色粉画在中国只有徐悲鸿等早年旅欧的老一辈画家们画过,深入研究者较少,因此,我在1983年至1993年期间画了一些色粉画作品。
当时我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照片是我在学院画室里作粉画静物写生。
穿绿毛衣的女青年
陶罐插花
粉画肖像《穿绿毛衣的女青年》是当时我的写生作品。《陶罐插花》也是我同时期的写生作品。
我画的粉画《竹楼少妇》参加了第八届全国美展,还在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专著《粉画技法》。
竹楼少妇
《粉画技法》
以素描的名义
我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和任教时特别喜欢画素描,我教学的其中一门课程就是人体素描,因此我画了一批素描作品,还撰写了论文《以素描的名义》发表在各类学术期刊上。
情系新疆
为新疆孩子们作画
2010年我调入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
我随艺研院“双扎根”写生去新疆,归来后创作了《新疆牧民》、《西域舞蹈》等作品。
新疆牧民
西域舞蹈
巴扎市场上的妇女
新疆舞
写意江南
后来我又随艺研院写生团到江南无锡采风,画了《太湖船民》等系列作品。
江南采风
无锡景
太湖船民
太湖船鸭
丝路采风
我创作的《丝路风情》组画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丝路风情》由9小幅 作品组合而成,每件尺寸是46x35cm,以九宫格构图合成为一整幅,意在统一中有变化,别具一格。
我们所处的新时代为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我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承担起描绘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沿着丝绸之路,我去了新疆、敦煌、银川等地,因此画出了《丝路风情》,画面表现了一带一路上的风土人情,描绘了人们生活、劳作、学习的场景,有在校学生,有劳作的大妈,有开着拖拉机赶着羊的人们,有繁忙的集市,有修自行车的大爷,还有身着漂亮服饰的迎宾姑娘。
作品采用单线平涂的纯正传统手法,在色彩上追求并置式的艳丽,给人带来清新自然的感觉,表现了一带一路上的人们热爱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景。
在敦煌,我从敦煌壁画中撷取灵感,挹其情味,行诸笔端,融入对波斯细密画的修习和转化, 创作了“绿色丛林”和《读画札记》系列作品。
“绿色丛林”系列描摹的动物、人物与植物形象,保留了传统绘画的叙事性特征,平和、和谐地呈现舞蹈、歌唱、纷争等场景。
读画札记·美人与猎豹
读画札记·狮子搏牛
就如同读书时要做些笔记一样,“读画札记”其实是我在学习时的随手记录。
研读敦煌壁画、波斯细密画的随感,脑海里浮现的动物童话,生活琐记与异地见闻……随势而动、随性而发。在工笔的画法中,融入了“写意”的因子,为工笔画的创作提供一种“写意性的可能”,或许就是“读画札记”的意义所在。
读画札记·舞者
狮子和羊
读画札记·山林
“如梦造境,随性走笔”。用来形容潘金玲老师的画作风格,在合适不过。
梦里辉映着古今东西,才有逸兴遄飞之境;性情包蕴了真挚亲和,才有灵动归真之笔。
正如她所写的《如梦令》:
太湖水,天山雪。
戈壁沙,原上草。
童话的丛林,丛林的童话。
梦里的诗,诗里的梦。
我的心迹,如梦令。
本文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