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周鸿祎发出一声惨叫

科技 淼淼

“啊!”伴随着一声大叫,周鸿祎从关车门前的“嘻嘻”变成了“不嘻嘻”。

是什么让周鸿祎发出一声惨叫

事件起因本是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向周鸿祎介绍昊铂 HT 鸥翼门具备防夹手设计,促使周鸿祎真把手放在门缝处,并按下关门键,成为了用手亲测车门“试夹体验第一人”。

可谓一个真敢说,一个真敢上手试。

那么问题来了,有防夹手设计的车门为何还会夹到手?车门的防夹手背后的技术原理是什么?现如今电动车花里胡哨的车门设计为何无法在安全层面更近一步?

车门防夹手,可别太轻信

在分析周鸿祎为何会被车门夹手原因之前,需要先理解昊铂 HT 的防夹方案。

据悉,昊铂鸥翼门的防夹功能包括两部分,一是霍尔防夹;二是防夹胶条。其中,前者在车门关闭过程中起主要防夹,后者仅起补充作用。

是什么让周鸿祎发出一声惨叫

所谓的“霍尔防夹”,是利用电机转子轴上的磁环转动时产生的磁场变化,在霍尔传感器产生对应的方波信号。 得到电机的转速、位置以后,结合软件算法可以识别电机的速度/加速度变化,当变化达到一定阈值后,结合滤波和防夹算法,可判断当前车门受到外力阻挡导致降速,触发防夹。

这种霍尔防夹方案多用于车窗设计,且已有比较成熟的应用规范标准。一般情况下,霍尔防夹方案在门最大运动半径位置,也就是尾门的下沿处遇到大型障碍物(如人体、胳膊、腿、箱子等)能作出正常的防夹表现。

“车门关闭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阻力,阻力会传统到撑杆,撑杆遇到力臂的阻力之后会产生一个大电流,信号传递到鸥翼门控制器,从而做出停止的动作。”徐泽辉说道。

而周鸿祎的手之所以会被夹,正好切中了两个影响防夹功能的要点。一是周鸿祎伸手测试的位置在剪刀角处,由于力臂较短,接近传感器盲区,因此霍尔感应的电流突变较少,防夹效果不明显;二是手指等体量较小的物体,传感器难以快速感知识别,无法执行电流反转行为。

是什么让周鸿祎发出一声惨叫

在双重 buff 叠加下,周鸿祎的手能保住,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从周鸿祎事后反馈来看,其表示在测试车门过程中,看见车门逐渐关紧做出了“把手往下抽”的行为,避免了彻底被夹住。但如果没有抽手这一行为,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故事结局了。周鸿祎放手指的位置靠近车门转轴,门给手的力会远大于 100N,这个原理等同于用“门缝夹核桃”。

尽管昊铂HT在车门边缘外侧的位置布置了防夹胶条,其工作原理是防夹条在普通状态和受压状态下有不同的电阻值,通过检测电阻值的变化可识别防夹条是否被挤压。但问题是,如果等到防夹胶条挤压变形,手大概率也已经被夹上了。

车门夹手并非什么稀奇事,但像周鸿祎这种“心甘情愿”将手放在车门处被夹的事,倒是不常见。虽然周鸿祎做了错误示范,但其间接传递出一个核心要点——“车门防夹在技术上无法 100% 准确识别”。

不过,防夹识别只是一方面,昊铂 HT 鸥翼门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防夹”,本质上还是电吸门的特性决定的,电吸与防夹之间本就是一对矛盾体。

危险的“最后6mm”

电吸门并非新的技术配置,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奔驰S级轿车W140就已经用上了电吸门,只不过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不断堆料,这项原本用在豪华车型的配置被越来越多车企下放至中高端车型,包括理想 L 系列(部分)、昊铂HT 、蔚来ET5 等车型都采用了电吸门。

是什么让周鸿祎发出一声惨叫

从结构组成来看,电吸门核心部件包括电动机、电磁线圈、传感器等,车门框内装有电磁线圈,当车门未完全关闭时电磁线圈有电流通过,从而形成电磁场,车门的电磁场与车身靠近时,再通过电动机将车门完全锁死。

车门有半锁紧与全锁紧两个档位,当车门被推至半锁紧位时(一般是距离门锁约6mm左右 ),感应装置会收到信号,然后触发电机拉线,直至全锁紧档位的锁舌翻转,实现完全锁死。

事实上,电吸和防夹之间本就是伪命题。电吸设计的原理就是需要在车门靠近门锁时克服一定阻力来关闭车门,要是装了防夹装置,那么车门就无法关上。

从功能层面来看,电吸门相对于传统物理关门形式具备一定优势,电吸门较小关门震动可以规避部分内饰橡胶件、塑件的潜在位移可能,以及保障电子元件的稳定性等。

电吸门存在隐形安全隐患也是不争的事实,电吸门关紧过程中的吸合力度不容小觑。在一些评测视频中,诸如火腿肠等物体均被瞬间夹断,即使是有鸡爪此类较硬的物品,在被电吸门夹住后取出后骨头也同样被压碎,由此不难想见,如果不小心被电吸门夹住带来的后果。

近年来,关于“电吸门夹手”的事故时有发生,前有宝马车主被夹断手指,后有理想车主手指被夹上。尽管有许多惨痛教训在前,市场上依旧未有解决电吸门夹手问题的方案,只是在用户手册中提醒消费者在使用电吸门时的注意事项。

因此,无论车企如何宣称“车门防夹”功能,都并非能够做到彻底防夹。

车门是车辆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日常使用中却经常被忽视。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在车门玩出了各种花样,无论是将原属于豪华车配置的电吸门下放至中高端车型,还是鹰翼门、剪刀门、鸥翼门等车门形态,皆是如此。

但无论是哪种形态,安全始终是第一要义。配置带来的升级是为了让车主享受新功能带来的便利,而不是为了所谓的“面子工程”,无形中加大对车主造成伤害的可能性。

车企在大肆宣扬车门配置对体验带来的升级之外,还需更为具体且全面地告知消费者如何正确使用,提前规避潜在的危险因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