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通常以紅豆為主材料,再加入寒天(洋菜)硬化成凍的日式點心,被稱為「羊羹」。除了作為點心之外,由於具備容易攜帶、高熱量、能夠長期保存等特徵,因此在登山等運動當中,也作為補充能量的高效率食物而備受重視。然而大家有沒有想過,羊羹裡面既沒有羊,又不是羹,為什麼會叫這種名字呢?以下就跟著宅宅新聞一起來探究,羊羹命名的秘密吧~~
原汁原味的內容在這裡
日本新聞節目探究羊羹命名之謎!
日本朝日電視台的新聞節目,最近製作了關於日式點心「羊羹」的專題報導,探究羊羹命名的秘密。
記者訪問多名路人,發現完全沒有人知道,為什麼羊羹裡面沒羊又沒羹,卻還要這樣取名……
「會不會是有用羊奶之類的?」
「裡面有羊的成分嗎?應該不可能吧?」
「會不會當初是做給羊吃的?」
事實上根據研究,羊羹當初還真的是有羊又有羹的食物……
羊羹當初真的是「羊的羹湯」
相傳羊羹當初起源於古中國,真的是一種由羊肉煮成的羹湯。由於羊肉中的膠質會讓羹湯在冷卻之後凝結成凍,所以人們會將它切割成塊,用來當作吃飯的配菜,或是旅行的食糧。
在日本鎌倉時代到室町時代之間,隨著佛教禪宗的擴張,這種早期的羊羹也傳到了日本。但是禪宗和尚們為了遵守不吃肉的清規戒律,於是就將羊羹改造成了素食。將主要材料的羊肉換成了紅豆,並且以寒天(洋菜)凝固,逐漸演變成為如今看到的羊羹了!
羊羹早期是葷食,被佛教禪宗改造成了素食
成為素食點心的羊羹,原本只是日本貴族和武士們的宴會料理
直到江戶時代,才逐漸成為了平民會吃的「點心」
(@д@)被這麼一說,反而讓我想吃吃看最原始的羊羹了呢……
本文采集于:宅宅新闻 /部分資料來自網路 ( テレビ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