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漫:《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的观看评论:
头上的伤疤也许会被头发所掩盖,但这块伤疤永远不会再长出头发。正是要接受这样的自我,人才能活出真正的人生。
随着《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在内地上映,网络上的讨论声便是不绝于耳。不少人,甚至多数人表示“看不懂”“质疑”“烂片”“失败品”。那么,我想问一个问题:有多少人观影前,或多或少看到过有关电影中的“隐喻”内容,又或多或少受到这些隐喻的影响去看最后变得一头雾水。又或者是看到这充满说教意味的电影名时,感到这部电影可能并不简单而促使自己在观影时往一些深处的地方思考。但如果我告诉你,这部片子的内核其实非常简单直白,只是在人们深度思考的时候被忽略了呢?不错,电影中确实有着非常多的隐喻、暗指,比如(以下为个人理解)太舅公——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鹦鹉——军国、法西斯主义、鹈鹕——战争中侵略国的士兵、苍鹭——狡猾求生的战争贩子、哇啦哇啦——日语谐音われわれ,我们,意指身处战争中的普通人们,白色积木——带有邪念的是维新时期的西化思想,没有邪念的是淳朴的人类最早期的传统思想。还有父亲、两位母亲、墓园、买鱼人、石主人、产房和禁忌等众多形象和概念我不再赘述,因为尽管有再多的暗喻也并不影响我们对电影内核的理解。在这部电影里暗喻的内容,它不像宫崎骏以往的作品里那样,如《天空之城》拉普达的主炮让人联想到核武器,《风之谷》《幽灵公主》里的生灵也很容易使人觉得这是在指地球的自然生态。《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里,这些暗喻都是沉于水下的,并不是宫崎骏故作高深,刻意刁难观众,只因这些东西在他以往的作品里出现过太多,他没必要再搬出来讲。
这部电影的内核很简单,就是本文的标题“真是为善,伪即为恶”八个字。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这需要我们先理清剧中的人物关系,切记以主人公牧真人为主视角,任何作品主人公都会是故事的“眼”,主人公的想法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作者本人的想法。首先是名字:真人,真正的人,真实的人。电影里第一次出现他的名字的时候,我就在思考,直到雾子直接说出了“真正的人”我才彻底确信了取这个名字的用意——真人即代表真实、正直。那么我们看看剧中最初真人分别喜欢和讨厌的事物是什么。喜欢:雾子——淳朴、率直,火美——热情、真挚,哇啦哇啦——新生命;讨厌:夏子——继母,母亲的替代品,父亲——虚假的关爱,苍鹭——谎话连篇。到这,我们可以很清晰的明白真人的态度:喜爱真实原初之物,厌恶弄虚作假之事。可能有人会质疑父亲的关爱为什么是虚假的。这确实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我就简单举个例子吧。你的孩子受伤了,现在你有两种关爱他的方式,一是上前查看他的伤口,一边询问他“伤口怎么样,不要紧吧?”一边将他抱入怀中。二是上前气势汹汹地问他“孩子你跟我说实话,这伤是谁干的,我会找他算账的。”你可能会说这只是母爱和父爱的区别,并不是父亲就不爱他。但要注意,我们正在以真人的视角看待事情,所以他的态度如何才是帮助我们理解的关键。况且在你提出了母爱和父爱的区别的时候,就已经默认了后者不如前者真诚,或者说前者更能让人感受到爱。换句话说,我想问各位男性观众,倘若你们的孩子受了伤,如果没有孩子,那就换成倘若你的兄弟朋友受了伤,在你想要找欺负他的人算账出口恶气的时候,你是否有哪怕一瞬间想过这样做是为了证明自己“够义气,够哥们”,但尽管只有一瞬间,在受害者眼里也是能够轻易被捕捉到的,而这养的瞬间在真人的眼里,就是不真诚,带有邪念的。尤其是当我看到真人父亲说到后面激动到要笑出来那一个镜头,我确信宫崎骏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个。
在我们了解了真人的人物设定后,接下来,重点来了,那就是真人对各事物态度的转变,这将成为揭开电影谜底最关键的钥匙。电影中关于真人态度的转变有三个情节:对鹈鹕、对继母夏子、对苍鹭。
首先是鹈鹕。
在真人来到异世界伊始,就碰上了麻烦的鹈鹕群。好在苍鹭的羽毛保护了他没被吃掉,但鹈鹕给他的印象就是凶恶的。后来哇啦哇啦们一个个飞往上面的世界时,那群可恨的鹈鹕们又来了。它们贪婪地蚕食哇啦哇啦,真人雾子只能在地上手足无措,最后火美登场解决了危机。这无疑加深了真人对鹈鹕“恶”的印象。当晚,一只被烧伤的鹈鹕落在了雾子家的院子里。动静吵醒了真人,知道是鹈鹕后他抄起铁锹走出门去。鹈鹕对他说:“小子,给我个痛快吧,我的翅膀受伤了,再也不能飞起来。”他回应说:“你们活该,你们肆无忌惮贪食其他生命,这是你们应得的。”鹈鹕说“我们被带到这个世界来,就是为了吃掉哇啦哇啦的。”大概就是鹈鹕被带到这里,没有尖牙利喙的它们,没有适合的鱼类供它们捕食。在这个亡者占大多数的不毛之地,它们只能吃比它们还要弱小的生物,即使知道这样做会被火焰烧死。因为想要活下去,所以即使冒着死亡的风险,它们也要去做,去蚕食、吃干抹净,直到不再感到饥饿。说完后这只鹈鹕就倒下咽气了。这些话毫无疑问是真诚的,因为它们确实就是这么做的。人们会在真诚的话语中感到善意,所以真人选择将它安葬。这并不意味着真人原谅了鹈鹕,而是出于对“曾挣扎求生的生命”的尊重。这也侧面说明只有真诚相待,人们才能相互理解,哪怕面对的是恶人。真是为善。这在真人找到继母夏子时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夏子。
真人自与夏子初次见面就不待见她,这是理所当然的,何况夏子还是自己母亲的妹妹,在看到这张与母亲别无二致的面容,不由的引起了排斥感。但我更想各位将这理解为真人讨厌的是“夏子是假的”本身,即回归到真人的人物设定上,他讨厌的是虚假之物。所以才会有在异世界相见的这一幕:
真人想要接夏子回现实世界,在重重白色纸垂的包裹中,夏子对真人说:“你为什么会来这里?赶紧离开!”以及“我最讨厌你了。”很多人认为这是想让真人离开而故意这么说,并不是真心的。实则不然,真是为善。正是在夏子说完“我讨厌你”后,真人终于开口叫夏子“妈妈”。至此,真人终于承认了夏子确是自己的母亲。恶语也许会伤人,但真言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障壁,因此,我曾受了伤,这不要紧,伤口终会愈合。但你说了真话,我才能试图理解你,包容你。真人对夏子的态度转变了,在此前有人问他夏子是他什么人时,他曾回答“是爸爸喜欢的人”。其实真人的转变是有铺垫的。在进入异世界前,真人亲眼看到夏子往森林深处走去却没有理会,随后他捡起了掉落在地上的一本书,由吉野源三郎撰写的小说《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他看到那是母亲留给长大的他的书,于是便读了起来。这里给各位分享一个书中的小故事:主人公小哥白尼因朋友被霸凌时自己没有站出来而自责懊悔,他的母亲告诉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曾看到一个老婆婆背着沉重的袋子踉踉跄跄的爬上阶梯,她想要去搀扶那位老人却始终没能开口,最后那个老人独自走完了长阶。这件事令她懊恼了一辈子:为什么一件小小的善事自己却没能做出来。但后来她明白了,不管她当时为什么没能去做这件事,但在自己后来的人生中屡次出现过类似的事情,她都做到了。这件事影响了她的一生,从此她不会再错过做这些善事的机会,她遵照了真实的自我产生的真实的想法,所以她活出了她想要的人生——生活中总是充斥着遗憾,对这些发生过的事情无论怎样都无法挽回,但是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我们能够把握机会,重要的是能做出遵从自己内心的决定,那么过往的一切遗憾都是有价值的。真即是善。
那么,如果我们只有真心和善意,可以吗。虽然我们希望如此,但这是不可能的。
苍鹭。
它是剧中除真人外最重要的角色,与真人互补。它的设定与真人相反,它说的话从头到尾没几句真的,因为苍鹭们相信,只有不断地说谎才能让自己生存下去。这里说个题外话,也有助于各位理解。电影中苍鹭的形象是以铃木敏夫为原型创作的,宫崎骏指导的几乎所有的动画铃木都有参与,他和宫崎的关系与苍鹭和真人的关系很像。既然苍鹭是说谎大王,那么作为担任动画制作人的铃木敏夫自然也是这样的,至少在宫崎骏眼里。什么是制作人,简单来说就是诸葛亮舌战群儒,他要用三寸不烂之舌去说服资方,想方设法去做动画的宣发,哪怕是撒个弥天大谎,这就是制作人的工作。但这种行为在宫崎骏的眼中就是不真诚、有邪念、作做的,刻意为之的。一个人认为不能这样欺骗他人,大肆宣发,这不能把自己的真诚展现给即将去影院看自己作品的众人;一个说这样做是为了你的片子能“生存”下去。不难想象他们在这种事上争吵的样子,所以才有了苍鹭的形象。伪即为恶,苍鹭正是剧中恶的化身,与真人势不两立。但影片中从两人从最开始的针锋相对,到异世界中结伴而行,再到结尾承认彼此是朋友,从相识到相交,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因为人没有恶念是不可能的。真人与苍鹭是互补的,如果把他们看做一体的话,我们会很容易明白作者的意图——真人与苍鹭,真与伪,善与恶,合二为一才是人生,这是作者接受自身的恶的过程。所有人都会有恶意,都会有虚伪的成分。代表真与善的真人,也会用石头砸伤自己的脑袋以博取父亲的爱,所以在太舅公拿出没有邪念的积木让他维系异世界时,他会说“头上的伤疤是恶体现,我不能搭建这些积木。”真人接受了自己是人,真正的人,那么世界不应该掌握在他一个人的手中,即使这个世界即将崩塌——这是神的工作。真人与苍鹭的相互承认,也是真人承认自己,接受了自己的恶。宫崎骏没有铃木敏夫是不行的,吉卜力工作室能有如今的辉煌成就,也是这两人相互成就的结果(当然还有所有参与制作的员工们)。人没有恶是不可能的,但人可以从自己的恶中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解了自身的恶,才会变得成熟,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能活出自己真正的人生。
最后,这部动画涵盖了太多宫崎骏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于影片中众多隐喻、暗示,以及逻辑不自洽的内容看不明白很正常,很多东西甚至只有宫崎自己看得懂吧。但这部动画无疑是真诚的,毕竟有谁能把自己的人生完全的展示在他人面前呢。总之,本作想要告诉观众的就是:秉持善良,接受恶意,顺应内心,活出真我。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不管怎样,请遵从内心,活出真正的自我吧。
本文来自Bangumi用户发表